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,把诗、书、画、印结合起来。似乎才表现得更为完整,更有特色。诗、书、画、印结合,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,相互辉映,既能丰富画面内容,又能扩大画面境界,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。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,这是中国画的又一个特点。
在宋代以前,画上是很少题字的,偶然有字,也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,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;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,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。到了宋代,才有一些 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,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。这样,诗、书、画开始结合起来,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了萌芽。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 上的一个专有名称,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、士大夫的绘画,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。到了元代,随着文人画的继续发展,印也加入了诗、书、画 的行列,于是诗、书、画、印就像四个孪生姐妹一样,形影不离地完善地结合起来了,这一艺术形式一旦出现,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。到了明情两代,文人画 垄断了画坛,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日臻完善。
在诗、书、画、印的结合过程中,书与画的结合恐怕要比其余两种与画的结合要早得 多,这是由于中国的书画工具相同,操作时又有许多共同之外的缘故。据说东汉的蔡匡就已是一个书画兼能的文人了。书画的结合包含有两层意思,一是画家本人就 擅长书法,是个书法家,由于书画同源,作画时便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了,这既能显示画家的细致,又能表现书法家的飘逸。二是以书写款或题字在画面上,与画 面形象协调搭配。这样书入了画。就成为了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构成中国画的另一种形式美。中国画中的以书写款又叫做“落款”,一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,就 相当西洋画中的画者的签名,表明了这幅画的所有权。其他的题字,可以绘画写一个题目,一行自己想说的话,或一首诗,一段散文。其实题字是门很有学问的艺 术,要有文学修养,题字不能随随便便,题字的内容要与画面有着内在的联系,让观画者通过题字见景生情、抒发胸怀。或者引导观画者以画为桥梁,生发开去,另 拓天地,感念历史的浩荡或人生的哲理。同时,题字还要考虑到字体的形式、画的内容和风格等。如一幅工笔画就不能用狂草,一幅大写意也不宜用正楷。字体的位 置要恰到好处,要让人感到上去一点或下来一点,增加一个字或减少一个字都会不妙,这就是恰到好处了。总之,要求字与画面统一、和谐,增加画面的形式美。
诗与画的结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的结合而出现的,那就是出现了喜欢作诗或作词的画家,而书法又写得不错,这样他就用不错的书法把他的诗书到他的画上了。绘画 史一般把王维看成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。说他是一个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代表人物。这己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。不过这有赖于苏轼对他的鼓吹,苏轼也是一个 诗画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,后人又评价苏轼,说他“以诗为有声画,画为无声诗”,这也是一个恨高的评价。看来王维和苏轼便是诗画结合当之无愧的典范。
诗画作为两门艺术,各有长处与短处,两者结合起来,便能取长补短。画表现的事物直观、具体、真实、便于领略,但它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,只能选取某一瞬间 的静止状态;而诗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,天上地下,古往今来,东西南北,自由驰骋,容量比画大得多。把诗与 画结合起来,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,画面的容量膨胀起来。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,想象的依托,因此,诗与画的结合使二者交相生辉。
一般说来,一个中国画家的印章是很多的,概括起来有 三种,第一种是姓名章,这是画家们最常用的。古代画家的名字,别号往往有好几个;姓名章呢,习惯用两颗,白文章刻姓名,朱文章刻别号。第二种叫斋馆章,是 表示画家住处的。中国古代的文人都爱给自己的住处取个什么斋,或什么馆的名。第三种叫闲章,大都是刻一句成语,格言或画家的主张,真是五花八门,丰富多 彩。如“师造化”、“行万里路”,是表示画家主张师法自然,反对刻意临摹的。如“孺子牛”、“江山多娇”等是表示一种奉献精神和反映时代特征的。但这种印 章一般都要与画的内容有所联系。
相关动态
时间:2021-12-2
时间:2018-6-14
时间:2018-3-3
时间:2018-2-26